【本网讯】11月26日至12月1日,受德国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y, LMU)气象研究所Mark Wenig教授邀请,学校大气科学学院王式功教授、张小玲教授和康平博士一行三人会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跃思研究员、辛金元研究员和唐贵谦博士赴德国慕尼黑四个科学机构(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气象、气候及大气环境研究所KIT/IMK-IFU,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气象研究所,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HMGU,奥格斯堡大学健康科学中心)进行学术访问。学校特聘的德国KIT外籍教授Klaus Schafe全程参与交流访问。
访问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气象、气候及大气环境研究所
本次出访以学术交流、探讨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合作路径为主题,与德方专家学者在环境、气象及健康影响相关研究领域,特别是复杂地形气溶胶及其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与重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为开展中德国际研讨会、共同申报中德合作DFG-NSFC基金项目、建立联合团队做准备。在访问期间,德方四个机构负责人和相关科研人员介绍了本机构的基本情况和科学研究成果,出访人员向德方介绍了学校大气科学学院研究领域、师资队伍和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同时交流了各自学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慕尼黑大学气象研究所Mark Wenig教授作报告
KIT/IMK-IFU负责人Peter Suppan博士和王式功分别对德、中双方机构的发展概况、教学、科研等情况进行了介绍,就联合组建科研团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相关事宜进行了交流。王式功在奥格斯堡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作的专题报告“Development of A New Comfort Index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ainland China”引起了德方科研人员的极大兴趣,双方深入探讨了开展健康气象影响评估研究以及花粉自动监测仪等新型监测技术的应用合作。
参观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环境健康效应研究实验室
张小玲与慕尼黑大学气象研究所Mark Wenig教授分别作为中、德负责人共同商讨完善中德科学中心研讨会相关事宜,初步计划于2018年11月在成都举办中德国际研讨会。
出访人员实地参观了KIT/IMK-IFU室外大气成分观测系统、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气象研究所综合观测平台以及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大气化学和环境健康效应研究实验室。期间,芬兰Visala公司工程师Christoph Münkel和德国Grimm公司副总裁Volker Ziegler应邀参加交流研讨,介绍了大气边界层、云、气溶胶以及空气质量监测新技术新方法,达成了利用新的探测技术在成都开展联合观测试验的意向。
本次学术出访使葡京新集团教师对国际大气环境监测技术、边界层探测以及气溶胶-云-辐射和温室气体、环境健康影响评估等领域的技术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联合申请科研项目和研究生联合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有利于学校大气学科团队科研能力的提升、学科建设的发展及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加强。